Search

《我吃不起的雞蛋糕》#不負責街頭觀察 #雜感文長慎入

一場疫情改變了很多看得見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《我吃不起的雞蛋糕》#不負責街頭觀察 #雜感文長慎入

一場疫情改變了很多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事。你感受到什麼了嗎?

還記得小時候跟著媽媽去菜市場,為的可不是什麼逛街樂趣,而是期待市場賣的雞蛋糕,有兩攤輪流來,一攤會有造型圖案(我暱稱槍跟馬,因為當中有一把手槍跟一匹馬),另一攤是傳統雞蛋造型。簡單的麵粉料理就是香,我也不愛裡面加口味,那種空空綿綿的感覺才是正統雞蛋糕的「點心」身分啊。

大概是近一兩年微型創業很流行,雞蛋糕初始門檻很低,家附近捷運站的雞蛋糕從原本一攤老阿嬤的,到現在固定擺攤有三、四家。阿嬤的傳統攤子一袋30元,其他的經營者都是年輕人,攤位各有造型特色,唯一共通點是一袋六個50元,大概有添加奶油或是橘香,味道有些不同,造型也大了一些;剛開始我好奇買了一次,好吃是好吃,只不過吃完我竟然覺得有點罪惡,30元的點心愉悅感,現在卻要花掉近一個便當的價錢。過沒多久,嗯,如我心中所料,30元雞蛋糕隨著阿嬤消失無蹤。

朋友們聽我說的時候愣了一下,不好意思問我是否真的「吃不起」,只好笑笑說我太誇張,原物料總是會漲啊、人工也貴了嘛,人家還有加些調味,更何況現在吃一餐哪有這麼便宜?

是啊,我也曾經這麼想過。諷刺的是我以前還是做公關行銷的,每天想著如何幫產品「加值」、「說故事」,我怎麼會覺得雞蛋糕貴呢?

但或許是因為,我的生活圈裡還留著一些人的堅持和美好,有機會體會過不同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,漸漸地真的對這些細微之處敏感起來。

家附近開了六十年的古早味麵攤,連價目表都沒有換過,一碗乾麵加一碗餛飩湯絕對飽足,小菜更是我家最愛,豆干海帶到處都有賣,就是他們的味道獨樹一格。最厲害的是不必填點菜單,只要跟老闆說過一次,即使現場有十來位內用外帶同時等餐也不會弄錯,要辣要切要多點湯都不必重複,堪稱五星級的服務品質。

他們都是中老年人,拚著命工作,守著這攤子和價格,這一兩年麵攤常突然公告休息,原來職業病讓他們已經吃不消了。停業了一陣子,我常路過原有攤位,每次都會有撲空的客人悵然若失,誰也不知道後來會怎麼樣。最近才輾轉聽到鄰居說,他們用原本備料的小屋重新營業,不過只剩下兩個人能做,也接不了那麼多客人了。

我立刻循著「耳語」找到他們,成為某天他們的第一位客人。
門口掛著熟悉的那塊招牌、多了張「徵煮麵人手」的字條,昏暗的燈光裡有兩張熟面孔,他們不願意漲價多賺一點,倒不怕客人流失,更多的是怕老客人失望。別以為這只是老人家的懷舊情結,在大馬路另一頭也有另一家麵攤,一對夫婦顧著角落小攤,也是非常親民的價格、絕頂的滋味;轉角的60元便當店,三菜一主菜,多樣又衛生乾淨,還比我自己煮的好吃。

便當店的洗切煮備料不輸給雞蛋糕吧,雞蛋糕再怎麼「加值」,難道不是想賺多一點、賺快一點,或者是跟人家加盟,定價被規定所以只好這樣。(這也是許多加盟主的苦,先被收了一大筆啊)

能給我們虛榮成就感的,或許是那些打卡餐廳,但天天支持我們的好滋味,是身旁這些務實不求快不貪暴富的人。當然,路邊攤跟餐廳成本不能比。我的意思是即使同樣一個層級來看,你也能發現在那個階層裡,永遠有貪快自私的商業邏輯,也有求富有德的商道。

這場疫情不僅淘洗人心,也讓全世界的經濟秩序有機會重新洗牌。我們在這場疫情中會開始發現什麼是值得珍視的、什麼是慾望而生的需求;什麼才能讓自己心靈平靜、什麼才是人生重要的追求。

我自己也在重新排列中。演講一路取消延期到五月,這段時間我節制支出,因為我不希望影響每月扣款的捐贈單位,他們都是燃燒自己生命去維持這世界的美好或是替社會補著破洞,此時這些非營利組織應該比誰都需要幫忙,也期待看到這篇文章的各位,可以搜尋一下自己想要支持的組織,有能力付出的人人生充滿富盈。

而我,更篤定自己想做的事,想吃的食物、想見的人、想去的地方,你呢?

#支持你認為的美好
#食衣住行育樂都要兼顧
#也包括我嗎(歡迎去方格子按追蹤)


Tags:

About author
從事媒體公關12年,才發現最難溝通的就是最親近的人。於是辭掉工作,用生活繼續精進專業:好好思考、好好說話、好好溝通,然後能好好生活。 幾乎所有的親子衝突、人際問題、情緒問題都是來自無法對話。這裡不給速成的步驟、不給難以應用在每個孩子的方法,我們解決的是源頭的心靈垃圾和障礙,下游的生活自然清澈平靜。 各類演講、讀書會、工作坊邀約: [email protected] 著作出版: 「刺蝟媽媽與穿山甲女兒的思辨對話」(新手父母) 「被禁止的事—所有不可以,都是教孩子思考的起點」(寶瓶) 「世上沒有理想的父母」(寶瓶) 「愛的生存遊戲--引導孩子作對選擇、遠離危險的安全課」(親子天下)    「愛,我的內向小孩」(親子天下) 「孩子的人生成長痛,小說有解」(如何出版)
孩子是最初的我們,我們別遺棄了自己。 一個不斷思考並鼓舞自己變得更好的媽媽,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能因孩子成為好大人。 演講邀約:留訊息或[email protected]
View all posts